首页 | 国际采购 | 公司库 | 供求信息 | 产品展厅 | 行业资讯 | 外贸手册 | 国际展览 | 免费注册 | 手机版 | B2B Marketplace
 

虞城县黑麦草种子一亩种几斤

普通会员 信息未核实 会员编号:10398633  
发送留言 联系方式 收藏此公司
  商铺首页
  供求商机
  产品展厅
  报价信息
  采购清单
  公司介绍
  证书荣誉
  招聘中心
  在线问答
 
  联系方式
 
联系方式
李瑞丽 女士
电话:86-0530-6493349
手机:18353090848
传真:86--
详细信息 我要留言

您现在的位置: 山东诚信牧草种子农业公司 > 供应信息> 虞城县黑麦草种子一亩种几斤
暂无图片
查看详细信息
留言咨询
查看该公司其他供应信息
添加为商业伙伴
发布时间: 2017/4/7 16:42:00
虞城县黑麦草种子一亩种几斤 详细说明
  虞城县黑麦草种子一亩种几斤
山东诚信种业为您提供冬天养羊适合种植什么牧草。多花黑麦草为特殊选育的四倍体一年生黑麦草。蛋白含量高、发芽快、抗寒性好和产量特别高,成为我国南、北方冬季休闲田种草的理想品种。在广东、四川、江苏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上海、安徽、山东、河南等地已大面积推广种植,农户种植后的收效很高。

一、生长特性:

速生易长,产量高,播种后3~4周就可放牧或刈割利用。在5个月的冬闲期,每亩地的鲜草产量在7000-10000公斤。

宽叶型四倍体品种,蛋白含量高,营养价值好在抽穗前刈割,其蛋白含量可高达16~20%,高于任何二倍体品种。其适口性和消化率也很高。

用途广,除牛、羊、兔、鹿等草食性家畜特别喜食外,多花黑麦草还是饲喂草鱼、鹅和猪的优质饲草。江苏省农科院的试验表明,喂奶牛不仅日产奶量比饲喂青贮玉米加野干草增加了2.8公斤,而且每生产1公斤奶的成本降低了0.17元,奶牛还不易生病。

增肥地力,促进后茬作物生长。多花黑麦草具有庞大而浅的须根系,降解后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,促进下茬作物的生长。广东中山大学生物学系的研究表明,水田冬种一年生黑麦草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,使早稻和晚稻的平均增产幅度达到10%。

二、种植和管理



播种时间:白天气温为10~30℃时,多花黑麦草都能很好地发芽,南、北地区在8~11月都可播种。

播种方法

1.稻底寄种:晚稻收割前20天左右,将种子掺上细砂直接进行撒播,若能将种子提前浸泡5~8小时进行催芽,萌发效果更好。撒播量为2~3公斤/亩。收稻时要尽量低割,以免稻茬影响黑麦草的收割。稻底寄种的好处是可以提前播种,延长生长期,节约劳动力。

2.翻耕播种:平整好土地后,按2.5公斤/亩的播种量撒播或条播,条播时的行距为20~30厘米,播深1~2厘米。播完后要进行镇压,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。此种播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种子萌发效果好,可节约播种量和便于排灌。

3.田间管理

施肥与灌溉:黑麦草对氮肥反应敏感,施肥能大大提高黑麦草的产量与质量。播种前要施足基肥,出苗后在三叶期和分蘖期各追肥一次,每次施5~10公斤/亩的尿素或复合肥。每次刈割后,也应追施10公斤/亩的尿素或复合肥,促进黑麦草的再生。最好在黑麦草收割3~5天后再施肥,防止化肥灼伤草尖,施肥后要及时进行灌溉。此外,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,防止黑麦草烂根。

刈割:黑麦草高度达30~40厘米时即可刈割,以后每隔20~30天收割一次,留茬高度为4~5厘米。刈割过晚,黑麦草的营养价值会明显降低,另外,也会影响黑麦草的再生。
虞城县黑麦草种子一亩种几斤
本产品网址:http://www.vooec.com/sjshow_436652991/
手机版网址:http://m.vooec.com/trade_436652991.html
产品名称:虞城县黑麦草种子一亩种几斤
 
·联系方式
山东诚信牧草种子农业公司 “未认证”表示未核实营业执照
李瑞丽 女士 经理
 
  电  话: 86-0530-6493349
传  真: 86--
手  机: 18353090848
地  址: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张营镇
网  址: http://cxmczz.cn.vooec.com
邮  编: 274700


重要提示:
网上信息有风险,实际交易过程中请务必保持警惕,并仔细核实相关有效证件!如与网页上的公司合作,请务必交易前核实相关公司资质,并签订相关合同等!请勿随意给陌生人汇款,以免上当受骗!『防骗必读
免责声明:
以上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,国际贸易网仅展示上述信息,国际贸易网不能确保上述信息的真实性、准确性、完整性,也不承担浏览者的任何商业风险。因此,国际贸易网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致使的任何损害,但我们欢迎您举报与投诉。国际贸易网保留删除上述信息的权利。
免责条款 | 公司列表 | 产品 | 商机 | 报价
本网站版权归国际贸易网所有 Copyright © www.vooec.com 2003~2023